咕噜:区块链的“颠覆式创新”正在被唤醒

OKX欧意app

欧意交易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地址

咕噜:区块链的“颠覆式创新”正在被唤醒插图

咕噜丨币乎创始人、以太坊白皮书翻译者 正如肖风在《投资革命》中所说,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第四次大迁徙:第一次是人类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第二次是从欧洲向新大陆迁徙;第三次是从农村到城市;而现在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大迁徙,是从线下到线上,我们的生活正越来越多地搬去互联网。

每一次的迁徙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和增量财富的创造,区块链正是这次迁徙的排头兵,这个领域聚集了一大批聪明的创业者,颠覆式的创新正在被唤醒,届时世人将再一次惊艳。

1、一路见证比特币的成长、繁荣、疯狂到平静

2009年1月3号比特币诞生,我在2010年的10月接触到。那时候,我认为比特币是个骗局,觉得它就是一串数字,不值钱。当时比特币5美分,人民币大概3毛,我没有入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防骗的心理蛮重的,总以为是先进去的人把价格炒高,让我们接盘割韭菜。

2011年5到6月,比特币从50美分涨到30美元,两个月增长60倍。比特币社区有比特币工作原理的文章,以及区块链是如何运作的详细介绍,那天晚上我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文章,忽然就明白了。比特币是全新的物种,以前世界上从没有出现过,但它又是跟货币、价值相关。冥冥中,我也闻到了一些赚钱的味道。

于是,第二天就买了矿机,开始挖矿,然后一直经历了漫长的熊市。比特币从2011年6月的最高点,到2012年中的最低点,30美元跌到2美元,跌去了90%以上。到2012年,媒体都说比特币死了。

就这样,从2011年挖矿,一直挖到了ASIC矿机退休,大概是2014年左右,我就停止挖矿了。其间,2013年夏天,我博士毕业回国,希望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放在这个行业,加入了巴比特的创世团队。

今天细细数来,一路上见证了比特币的成长、繁荣、疯狂到恢复平静的全过程。作为区块链花园中的第一枝花,比特币着实令世人惊艳,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个新兴领域的发展过程以公开交易价格的形式被直观地记录下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多年的价格上涨显示了世人对比特币的情有独钟,那么这份爱该如何解释?我自己的一个例子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我还在美国,给国内的好朋友介绍完比特币之后,要送给他一个比特币,当我向他的地址发送比特币后,几秒钟后他在QQ里说收到了。当时的感觉真的非常好。

那么爱在哪里?就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第一次在地球上实现了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的、无摩擦的流转。“全球范围”,“快速”,“无摩擦”,这三者任意一项,比特币都不是最早的践行者,但是它们结合在一起却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的高速公路,那么区块链就是金钱的高速公路,在这里,人们可以像发电子邮件一样把钱发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是全球统一的、公开的数据库,它有一个特点,数据一旦入库就无法删除和篡改,所以它很适合用来记账。区块链可以看作是一本账簿,每一个区块是账簿的一页纸,随着时间的推移,账簿一页一页地往下翻,记录在已翻篇的帐页上的内容就被永远载入了历史,既无法删除,也无法修改。

区块链是金钱的高速公路,在上面的财富除了可以快速、自由地流转外,还有另一个特点:这些资产是“可编程的”。也就是说,区块链第一次实现了“可编程的钱”这件事。这件事非同小可,它有可能极大地改变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什么是可编程的钱?对于普通的钱,它一旦离开主人之手,就不再受约束和控制,因为它又有了新的主人;而对于可编程的钱,却不是这样的。例如,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时总是担心孩子乱花乱用,现在有了区块链和可编程的钱,父母就可以在钱上附加规则,例如每天花费的上限是多少,等等。由此看来,可编程的钱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附加条件和规则。

比特币作为第一种区块链上的资产,天然是可编程的,只不过比特币系统在开发之初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编程的便捷性,使得对比特币的编程较为繁琐,因此比特币的使用目前更多地集中于转账应用。

2、当时的以太坊没有竞争对手,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2013年3月份Vitalik用了两周的时间,把以太坊的理念写进了白皮书。2014过年前,我和巨蟹两个人,各自花了一周的时间,把以太坊的白皮书翻译成中文。    

打个比方,比特币是计算器,比特股是诺基亚手机,以太坊则是IPhone。比特股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多了更多的功能,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稳定币,像这样的功能,可以类比成诺基亚手机里面自带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是不能扩展的。在比特股里,厂家给你什么功能,就用什么功能,不能下载一个APP可以扩展。而以太坊把应用层和底层做了隔离,以太坊只做隔离,上面的应用让开发者开发,跟苹果很像。苹果做了IOS系统,每年有开发者大会,让开发者去开发应用,以太坊也是,每年开开发者大会。

在翻译的时候,自然会想,用什么样的中文称呼Ethereum?我们当时没有太明白Vitalik为什么用Ethereum这个词,查了一下。我们的局域网叫以太网,Ether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物理学为了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它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认为光是一种波,波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但是宇宙是真空,没有介质。物理学家很难解释这个事情,当时发明了一种东西叫以太,这种东西没有质量、没有味道、没有任何可感知的东西,它也不形成任何阻力,它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让光可以在宇宙的真空中传播。

我们觉得Ethereum应该是叫以太什么东西,最后找了一个词:坊,叫以太坊。“坊”在中文里面有两种含义,街坊邻里,是四通八达的意思,而以太坊是一个平台级的应用,可以联通各个Dapp的工具。坊在中文里面,还有一个意思是工作场所就是手工作坊,也是一个协作的平台,所以就叫“以太坊”。   

2014年,Vitalik在中国待了两周,我陪同他在杭州、北京、上海做了一些线下聚会。当时就觉得Vitalik跟其他人很不一样,我们在上海测过他的智商,一百九十几。他的眼光特别深邃,有一次我开车,他坐在后面写一篇很长技术博客,大概3小时全部写完了。他不但聪明,而且效率特别高,非常勤奋。他一直都在想问题,都在看书。我记得他说,他没有做区块链之前,一周会看两本书,有的时候还会做笔记。我看他的博客,经常看到一些中世纪的英语会冒出来,这些词都是他看书积累下来的。把钱投在以太坊,对我个人来讲,那个时候我一点也不担心。

以太坊其实也是比特币精神的延伸,我也不是坚定地认为它一定会成功,只是觉得这个项目特别酷。当时以太坊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本来就是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不会有人跟你竞争的,你自己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白皮书写得非常清楚。在我看来就是工程问题,而工程问题是可以用时间解决的。在这个时间里面,你又没有竞争对手,我等着就可以了,等一年就等一年,等五年就等五年,所以是一个等的心态。

Vitalik是科学家,更多从理论的角度去看待、推动区块链往前发展,比如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的架构的设计,Vitalik自己创造了一个词叫cryptoeconomics(密码经济学),密码经济学是指通过用博弈论的方式,去激励这些匿名的参与者,为这个系统做贡献,PoW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所有人都是出于私利参与这个项目,但是所有人都去做好事,去维护这个网络而且不是攻击这个网络。这就是密码经济学的作用所在,Vitalik在这方面有很多总结性的成果。他把平时想的东西系统化,通过博弈论的方式去分析一个共识机制是不是安全的。比如像casper这样的PoS的共识机制,casper的共识机制在行业里面非常领先,它做了各种攻击的模式。

Vitalik做以太坊也不是为了钱。当时以太坊基金会里面有争议,是要做成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还是做一个营利性的组织,当时的投票是比较接近的。这次投票以后,有两个人离开了以太坊的基金会,据我所知是Vitalik拍板说,以太坊基金会要做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所以他有一个伟大的愿景要实现。他有多少以太币,都是公开的,他最早有60万个以太币。就是刚开始众筹的1%,他自己说的,我只要1%就够了。所以他自己也是在实践这样一种去中心化的精神。

没有以太坊,就没有ERC20,没有ECR-20 Token,就没有众筹。技术是中性的,以太坊的价格谁也不知道,我只能从技术角度去评判价值。以太坊要实现初始的目标,就是世界计算机,做Web3.0的基础设施。

这个愿景的技术难度非常高,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吞吐量。吞吐量是以太坊现在最大的瓶颈。第二,保障吞吐量的情况下,底层的共识仍然是相对去中心化的。因为Web3.0的愿景,不可能底下就几个电脑、几个节点,就搭起一个互联网,这不太可能。所以它的底下一定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中心架构,既要去中心化,又要有效率,所以这里面的技术挑战比较大。

从理论上分析,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以太坊2.0的路线已经比较明确了。以太坊2.0通过分片的机制,再加上PoS的实施,实现这么一种架构。我个人更关心愿景的进度是什么情况。  

3.从BitUSD到STEEM再到EOS,有非常多的创新创举

BM的脑子里面有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愿景,对金融、博弈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是编程大牛,用自己的代码去实现心中的愿景。

公有链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可以参与到社区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这是跟2001年的互联网最大的不同,那时候普通人参与不了也分享不了行业成长的红利。

2013年上半年,我在podcast上听到BM宣讲,要做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里面有稳定币BitUSD,他的想法正在形成。年底,我去绍兴跟几个小伙伴包了几个网吧挖矿,挖了三天,没挖够,我自己在群里面收购PTS,PTS可以说比特股之前认购的权证,一个PTS可以对多少个比特股这样子。当时从一个人手里面一下子买了4000个PTS,他是一个超级计算机的管理员,他是用超级计算机挖过来的,我从他手里面挖过来,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PoW是任何人有CPU、矿机就可以挖矿,它非常去中心化,PoW有PoW的问题,PoW有一段时间矿池非常集中。在比特币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两次单个矿池是超过51%的算力的,这是比特币一些敏感的时候。

DPoS是BM发明的,BM第一次提出了基于加密资产抵押的稳定币,在比特股里面叫BitUSD,BitUSD很简单,我把超额的数字资产抵押到一个程序里面,这个程序吐出来一个价值稳定的币。因为我有资产作为抵押,有资产背书,抵押出来的币是一种债券。这个债券因为在区块链上面,它是一种Token,这时候债券同时就是货币。

现在有另外一个稳定币的项目叫Maker DAO,Maker DAO的创始人Rune其实是比特股社区的,应该受到BM的启发。Maker DAO已经锁定了2%的以太币。Maker DAO往小了说,是一个货币市场,是有抵押的货币市场,有人出钱,有人借钱,有一个利率去调节供需。往大了说,是去中心化的央行。因为央行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只不过现有的央行,像美联储的资产是国债,只不过资产不是像黄金一样的硬资产。

通常美联储持有的是国债,当然经济危机的时候也会买一些实质资产,比如购物中心。比如2008年的时候,就买了一家购物中心,在它的资产负债里面就躺在那。它用什么买的购物中心或者国债呢?是它创造出来的、无中生有出来的货币,就是美元。

所以请记住美元是无中生有出来的,跟比特币一样。所以央行本身就是一套资产进来、负债出去,这个负债就是它发行的货币。像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是可以用程序来做的,这个程序在以太坊上面或者其他智能合约平台上面,就是一个智能合约。你把资产扔进来,智能合约会吐出来稳定币,这个稳定币又自带利息调节功能,跟美联储一样。货币太多,就要高利息,实行扩张性政策的时候,就把利息降下来。

像这样的智能合约很酷,符合区块链的去中介化的理想。这里面没有中介,在Maker DAO里面谁在创造货币?是所有有资产的人。比如有一天我把房产,如果有一天房产登记在区块链上,我的房子创造出来的是M0。我把房子扔进去,抵押出来一定数量的钱。这里面没有中间商,我是跟这个系统在交互,这个很酷。

然后BM创始的STEEM也是币乎的鼻祖。STEEM的模式非常棒,它的核心想法是PoW工作量证明去挖矿,当我用DPoS这样的共识机制的时候,不需要有这么多的军费去养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其实矿工就是军队,是保护整条公有链的安全。当我不用花费这么大的国防开支的时候,这个国防开支就可以省下来做民生建设。比如把新生出来的Token去奖励优秀的原创内容作者。

这个想法也是从BM那里来的,他在行业里面确实有非常多的创新创举。EOS首先是一个智能合约的平台,更多是从工程上考虑系统的选择,去做一些技术的取舍。

有很多人批评EOS的底层过于中心化。我觉得这是一种选择,当你选择一些属性的时候,会获得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就像汽车,最开始的时候只要福特的T型车,世界就只有一种汽车,现在大街上SUV、普通用车、商务用车,每一辆车的设计过程,都是针对于要服务的场景,肯定要做一些选择。跑车就不能做得很大,里面的空间一定很小,肯定坐起来不舒服,但是它加速很快。智能合约平台的设计过程也是同样的选择,为了性能,有的创始人就牺牲一些去中心化的属性。   

BM最早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说明自己的DPoS机制为什么是足够的去中心化,21个节点够不够,天也不知道,只能用时间去证明。而且这21个人是由持币者选出来的,是动态的。如果有一天出现了天大的灾难性,就证明不够。如果这个系统跑了5年、10年,挺好的,就证明够了。

4、 波卡解决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作为以太坊社区早期参与和建设者,见证了以太坊社区的发展。对于波卡,我觉得我过去的经验不重要,更多是看波卡项目本身。在我看来波卡解决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是吞吐量本身的问题,吞吐量关联的是使用这条链的成本以及一些 Dapps 在这条链上建造生态的使用成本。另外一个创新是引入平行链,因为它是一个可拔插的接口,在接口外面的事可以是其他团队独立去做。比如说,我有一个项目是做去中心化存储的,它跟波卡是一种不耦合的关系,我可以做我的创新,波卡可以做它的升级创造,最后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对接即可。

但现在其他智能合约平台,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个 iPhone 手机的话,你可以在上面创建一个 APP,但是你没办法对系统做扩展和更灵活的改造,而波卡是给到了更大的灵活性。

对于一些底层链的相关创新,也可以拓展给其他团队来做,从人的角度来说它更轻巧,更解耦。而上面这两个创新目前是波卡所独有的。

波卡不仅解决了性能问题,它还把更底层的,也就是 APP 层以下的东西扩展出去了。

现在不管是哪条智能合约的链,它的创新都是需要核心团队去做,其他人如果要去做底层的开发和创新,只能是加入这个团队。智能合约在技术上,相对于像比特币、莱特币这些早期的技术是创新的,智能合约意味着我在你上面建造的应用,不需要加入到核心团队。

应用层因为没有智能合约,功能和底层是耦合的,现在这些智能合约平台的链,他的核心团队和底层技术开发创新是耦合的。如果要有一些底层上的想法,比如说我刚刚说的例子去中心化存储,在现在的链的架构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入这条链的核心团队去推动链往去中心化存储走;另一种是自己独立去创造一条链,这条链和其他链是没有沟通的,又是独立的孤岛,而其他人很难跟你协作。

但现在波卡是引入了第三种可能 —— 我仍然是独立的,我可以去建造一种功能,等我建造好了后插入到波卡生态中去。

创新在一个大的已有的组织里是比较难的,通常创新是发生在边缘或者组织外,因为公司是靠惯性运行的,你在惯性那么强的组织里面去做创新其实非常难。

而波卡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个形象的比喻来说,你现在有一台电脑,上面有各种接口,你可以接其他硬件还可以外接显卡。但现在智能合约平台都没有提供接口的功能,你有一台电脑,里面操作系统有什么就用什么,当然你可以在智能合约层上做开发,但如果要去拓展电脑本身的性能,它并没有接口,而波卡是有的。

波卡生态需要更多的技术社区,去传播波卡的理念,而创建社区需要一个更大的生态,然后吸引大家参与进来。例如以前通过 ICO 是可以吸引一部分投资者进入项目社区,而里面会有一部分投资者是技术人员,他自然就会进入社区做事。

我们回看现在那些做得好的区块链社区,就是早期参与项目门槛比较低的项目,例如 EOS、ETH,他们募资的时候比较开放,谁都可以参与。尽管波卡因为监管原因融资这一块做了收缩,但依然有很多人参与其中。

波卡官方就需要通过像黑客马拉松、Grant 这样的方式去筛选一些优质的开发者或者技术人员。总结来说,还是需要先有一个大的社区,然后再通过这个大的社区去挑选一些人参与社区建设。

在区块链世界一定要让用户持有自己的项目代币,因为用户不持有代币的话,他为什么要关心你的项目。所以对于那些早期看好项目的人,需要让他们早期进来,让他有参与感。

5、光有区块链还不是 Web3.0

Web3.0 还是比较远的,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是吞吐量,互联网吞吐量是可以去扩展的,布设更多的光缆吞吐量就上来了,区块链同样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波卡方向是对的,可以平行去扩展。另一点,在 Web3.0 里,如果我做一笔操作得花几十美分,几块钱人民币,是不太可能成为主流的应用。所以吞吐量,一个是容量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我认为这是现在这些智能合约平台的瓶颈,技术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比这个更重要的。 

光有区块链还不是 Web3.0,Web3.0 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组件做支持。

其中最重要的组件是去中心化的存储,去中心化存储也是行业里面大家非常想要、非常看好的方向。但是这里的创新难度也是非常大,像 IPFS、Filecoin 已经做了蛮久了。去中心化存储其实本身不难,难的是经济激励和可验证的去中心化存储,Filecoin 跟 IPFS 的区别就在这里,IPFS 很早就可以用了,但 Filecoin 要去证明你给我存了多少东西,存了多少时间,有没有偷懒,然后还要支付报酬,这一块是比较困难的。

除了中心化储存以外,另一个重要的组件是去中心化的消息网络,这一块谈的人不多,现在行业里面做的人也不多。原因是现在连存储都没有,也谈不上要去传输了。现在只有计算,有计算加存储,那么 Web3.0 的雏形就有了。去中心化的消息网络会在存储之后又会成为行业需要去解决和关注的点。所以我个人觉得 Web3.0 是比较远的,也许是五年十年的时间。

正文完
 

OKX欧意app

欧意交易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地址